疫苗接种作为传染病预防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地启动机体免疫系统并产生特异性抗体,以减少感染风险。但许多人常常注重疫苗接种本身而忽略接种前、后护理细节[1]。这些细节虽不大,但关系到接种效果和个人健康。文章将对接种前和接种后的护理要点进行详细说明,有助于科学、安全的完成接种工作。
一、疫苗接种前的护理细节
(一)健康评估
接种疫苗之前,综合健康评估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认识,比如有无慢性疾病、过敏史或者是在用药。通过健康评估可判断其是否适宜接种现行疫苗,以避免个体健康差异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此同时,如果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应该及时向医生请教并依据专业医疗建议进行处理[2]。
(二)生活准备
接种疫苗之前,生活上的充分准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充足睡眠使机体保持良好休息状态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和耐受疫苗接种能力。在疫苗接种的前一天和当天,应确保饮食保持清淡,尽量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和海鲜等可能导致过敏的食品,这样可以避免因不恰当的饮食导致的身体不适,从而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二是应穿宽松舒适的服装,便于在接种过程中暴露上臂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三是要事先掌握接种地点位置、开放时间等信息,妥善安排行程,以免由于晚到、找不到位置等原因延误接种时间。
二、疫苗接种后的护理细节
(一)现场观察
1.留观要求
疫苗接种结束时,需要按要求进行30分钟观察。这是由于极少数人在接种过程中可能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和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所致,医护人员在留观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这些突发状况,以确保接种者安全。留观期间,接种者在密切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前提下,应静下心,尽量避免剧烈活动,若有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皮疹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在场医护人员[3]。
2.观察内容
留观30分钟后,接种者除注意自己有无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皮疹等急性过敏反应症状以外,还要注意注射部位,例如,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痛、硬结形成或其他异常情况。由于这些局部反应在接种疫苗之后也会表现为不良状况,所以当发现这种情况时,一样应该及时通知现场医护人员,让其做出专业评估与应对。
(二)局部护理
1.接种部位清洁
在完成接种后的24小时之内,应确保接种区域不被水污染,保持其干爽和清洁,以避免污水、汗液等对注射部位造成污染,从而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如果不小心在接种处沾上了水,要用清洁松软的毛巾擦干,不可强行搓洗。同时,务必谨慎地避免用具有刺激性的清洁产品(如肥皂和酒精)来清洁接种区域,以防给局部皮肤带来不良刺激,从而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
2.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接种区域出现轻微的红肿,可以选择冷敷方法,用干净的毛巾将冰袋包裹起来,每次冷敷15至20分钟,每天可以进行2至3次,这样可以帮助减轻红肿的症状。如红肿幅度大并伴明显的疼痛和硬结时,切勿自己随便治疗,要及时与接种点的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医护人员可根据具体病情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某些外用药物以减轻症状和促进局部恢复。此外,接种部位如有破溃和渗液较严重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和阻止感染继续恶化[4]。
(三)全身护理
1.休息与饮食
接种疫苗后,应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疲劳,使机体有充分的时间、精力去应对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从饮食上看,要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并适当摄取瘦肉、鱼类、蛋类及其他优质蛋白质,给人体提供足够营养支持和免疫力。同时,应忌食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及易致过敏食品,以防增加身体负担或者诱发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
2.症状监测
注射疫苗后,应密切注意身体情况,注意有无发烧、头痛、无力等全身不适。如果出现发热且体温低于38.5°C,通常可以先用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身体,边擦边饮温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协助人体散热。如果体温超出了38.5°C,或者体温持续升高很长时间,或者还伴随着其他严重的不适,例如呼吸困难、剧烈的呕吐、意识模糊等,则需立即到医院检查,使医生能及时确诊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另外,还需注意观察有无与接种疫苗有关的特殊不良反应发生,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还应及时就诊。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接种前和接种后的护理细节是非常关键的。接种前应进行健康评估和生活准备以保证机体在适宜接种状态下;在接种完成之后,便需要严格按照现场观察的要求进行,注意接种处的情况,进行良好的局部护理工作,在注意全身护理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休息和进食,严密地监控身体的病症。只有将这些护理工作做得全面细致,才能够更好的保证疫苗接种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使疫苗能够更好的起到预防疾病、保卫人们健康的目的。
附件: